第200章 《亮剑》是一部高水准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

花十八朵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全本小说网 www.qb50.com,最快更新文艺圈枭雄最新章节!

    《报》上关于肖飞的评论共发表了6个人的文章。

    第一篇就是河西省院院长张明远的《值得深思的肖飞现象》。在这篇文里,张明远认真分析了肖飞的两部长篇及小品文的创作风格。

    张明远认为,肖飞的创作从文本层面看是写实的,但其作品的内里却有着难以磨灭的浪漫气质。

    他的文字是成熟的,无论从任何角度看,都看不出青涩的味道。

    张明远叹息着:这样一个起于草野之间的少年,其视野是难以想见的广阔,其作品格局恢弘大气,触及的社会问题是深层次的,发人深省的。

    张明远还在文中说,除了以天纵奇才来解释,他想不出任何可以解释肖飞现象的更恰当的理由。

    像肖飞这样的天才,自建国以来,仅此一个而已。其他所有的年少成名的天才在他面前都失去了光彩。

    张明远也评论了肖飞的《亮剑》。

    他认为,这部小说,从思想深度来说,是不如《陆地行走的鱼》的。

    但《亮剑》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:写得非常好看,好读,画面感十分的强烈,人物跃然纸上,栩栩如生,读来荡气回肠,让人不忍释卷。

    张明远说,在读《亮剑》之前,他对肖飞在短短时间里再次推出长篇新作,是不看好的。

    尤其是,肖飞要写的还是革命战争题材。

    这种题材如果没有足够的阅历积累,没有充分的资料掌握,想要写好,写出味道,难如上青天!

    张明远说,他是犹豫了再三,才鼓起勇气读的《亮剑》。

    他担心,这部书会毁掉自己对这天才少年的好印象。

    可是,读进去之后,他叹服了。

    这书情节太抓人了。

    他几乎是一口气就读完了。

    读完之后。掩卷深思。

    张明远说,当时他给《亮剑》的评语是这样的:

    其一,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具有极大创新性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。

    其二,小说刻画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人味十足的英雄形象。这些英雄不是那种惯常的喘着英雄主义粗气的被无限拔高了的英雄,而是复杂的英雄矛盾的英雄但形象仍然高大辉煌的英雄!

    其三,他还原了那个战争年代的风貌,他的战争场面描写是具有史诗性的描写,在小说中。亮剑精神熠熠生辉。

    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,张明远说,他对亮剑的评价有了较大的改变。

    他在文中说道,亮剑也是有缺陷的,而且缺陷还不小。

    第一个,《亮剑》的思想性是不太够的,仗打得够漂亮,人物刻画很成功,但除此之外,他没什么思想的深度。例如。对战争的反思,对人性的深度挖掘,在这书里是不多的。

    张明远认为,这个缺陷或许是受限于作者的阅历。

    第二个,《亮剑》的商业味道很浓,性稍稍打了点折扣。

    《亮剑》漂亮的故事叙述,大气的战争铺陈,精彩的战斗描写,都是其商业成功的一种保证。

    张明远说,商业味道浓。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,书好读好看,吸引读者,卖得好。这不知是多少作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啊。

    他所遗憾的还是一点,价值的体现多体现在作品的思想性上,若是思想性能够上去,那这作品就更完美了。

    肖飞看到这里,苦笑了一下。

    久负盛名的评论大家的眼光果然不一般啊!

    原版的《亮剑》是到了文革时期才有了天翻地覆般的风格转变,原作的后半部是悲剧性的。如果说,书的前半部是明快欢乐格调的话,到了后半部格调就变成了灰暗凄凉。

    李云龙对那个内乱时代的抗争体现了他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气概,但这种震撼人心的抗争只能以悲剧收场。

    思想性主要体现在原作的后半部了。

    而肖飞所写的《亮剑》只选取了作品的前半部,也就是前16章,与电视剧版的亮剑一样,都是到了建国就授衔之后就戛然而止。

    但肖飞在写作的时候,其实是扩展了不少情节的,这些情节多来自于亮剑电视剧,把小说里的一些故事的细节扩充丰满了许多。

    这一改变,增加了小说的画面感。

    除了张明远的评论,戴侯英也写了一篇评论,但她所写的角度却是从肖飞这个人着笔。

    《我所认识的肖飞同学》。

    这是戴侯英的评论题目。

    戴侯英回忆了认识肖飞的过程,高度评价了肖飞的人格:他热情他腼腆,他重情重义,他勇敢他为人真挚,他具有无匹的上进心。

    他的才华虽野生野长,但却是天然美玉,不掺杂一丝一毫的世俗气息。

    他的叙述自自然然,但却有着一种抓人的力量,让人不由自主的便读了进去,那一言一语一字一句直入人心。

    戴侯英评论肖飞的《陆地行走的鱼》,主题是“逃离”,但表现的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,主角李现伟一直在试图挣脱命运的束缚,但他最终却发现,枷锁是他自加于己身的,只有放下,才能获取。

    戴侯英评论肖飞的《亮剑》:这是一部难得的革命战争小说,它的写法是创新的,它的故事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,它很好读,读来让人热血沸腾,若是拍成电视剧的话,想必也会十分的精彩。

    收获的程编辑也写了一篇有关《亮剑》的评论。

    程编辑开玩笑地说,他很气愤,这样一部好作品,肖飞居然没有投给《收获》,而是选择直接走出版途径。

    程编辑评论道:《亮剑》是一部很男人的大作,它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好汉子形象,虽然里面的剧情有不少略显狗血可供商榷的地方,但它很好读,它能让我们热血沸腾,进而产生些许豪迈情怀,滋生出些许一种名叫“民族自豪感”的东西,这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程编辑说,一个19岁的孩子,先写了部史诗一般的《陆地行走的鱼》,继而又能写出一部风格迥异题材大相径庭的《亮剑》,这在世界史上都是很少见的。

    作为最早发掘出肖飞的编辑,刘泽来也受邀在《报》上发了一篇文章:《论肖飞乡村小品文的艺术风格》,对肖飞在《中原晚报》上发的系列小品文做了分析评论。

    除了以上四人的文章,《报》还选发了两篇自由来稿。

    其中署名“刘破军”的作者的评论题目是这样的:《与肖飞商榷<亮剑>中的一些历史失真点》。

    这引起了肖飞的注意。

    文章下面附有作者的通讯地址,上面显示,刘破军是北京大学历史系96级学生。

    96级可不就是今年刚考上大学的新生吗?

    肖飞认真阅读了一下这篇唱反调的文章。发现,这位刘同学混淆了历史跟小说的区别,认真地一条一条地将《亮剑》中的一个个战斗故事扒出来,跟真实历史中的史实对号入座,并得出《亮剑》所讲述的故事有不少是失真的,是与史实相违背的。

    肖飞心说,大哥,我写的是小说,不是纪实啊,即使有些情节上的夸张,也没什么的吧?

    北大历史系的刘破军同学吗?没准明年大家还能做同学吧?(未完待续。)